在我們搬家之後,生活型態也隨著有了很多改變。在這些改變之後,我就覺得,最近仲雞好像也開始變得更容易發脾氣了。甚至到了有一段時間,他發脾氣到一個程度,我都有點開始懷疑說,該不會是我們的教養過程出了什麼問題?也因此一度感到非常挫折
「會不會,是因為搬家造成的?」聽到我講了這些想法後,莉莉就提醒我。「其實,這個時間以來,我覺得仲雞也一直都處在搬家的壓力當中啊!」
被莉莉這麼提醒後,我才意識到,雖然說他對新家很喜歡,目前搬進來後,也常常在新家玩得很開心。但是他對於舊家,還是抱持一種反常的憤怒、厭惡。而這種態度,或許就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示,就是其實他還沒有學會,該怎樣去處理這些糾結的情緒?
另外我還注意到一件事,就是雖然之前還在裝潢的過程,仲雞也很期待有自己的新房間,還自己提出異想天開的配色方案。可是在真的搬進來後,他反而不太喜歡進去那個房間,晚上睡覺即使門開著,也不敢自己待在裡頭睡。而且每天凌晨,都要跑到我們的床上跟我們擠。
甚至連白天,他都只留在客廳中玩,幾乎不太會進到自己房間中。之前我以為,是因為玩具都放在客廳中的關係。
最近又發生一件事情,就是仲雞第一次兇幼兒園的老師。他以前跟大部分的小孩一樣,雖然把爸媽的話當廢紙,但都把幼兒園老師講的話當聖旨,但這幾天卻出現了這樣反常的狀況,老師對此也覺得蠻驚訝的。
這幾天,我們去接仲雞下課時,他也是會在車上大發脾氣。
「哼!為什麼又是坐你的車!我想要去坐捷運!」
看來,真的是因為生活改變之下,所造成的壓力。想想,雖然我自己是個大人了,也是還沒完全適應啊!即使我很喜歡現在這個新家,也已經住進來快一個月了,這段時間以來,每當我一個人走在房子內時,還是會覺得有種莫名的抽離感,好像我並不是住在自己家中一樣。
在我們要搬去之前,有一次我跟莉莉在路上邊走邊討論一些,在舊家遇到跟鄰居有關的問題。討論到最後,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。
「算了啦,反正我們都要搬離那裡了,那就不是我們該去處理、去煩惱的問題了。」我說,「我們現在該考量的,是搬來這邊之後,要怎麼面對在這裡會遇到的新問題。」
沒有一個新家是完美的。真有的話,我們也買不起。搬到千挑萬選的新家後,也會有新的問題產生,那這就是我們要去學習面對。只是小孩在處理面對這些變化的能力,還是沒有像大人這麼成熟。當他們無法處理、化解這些變化,因而感覺到壓力時,在心中就會產生出「失控感」,於是就常常會用這些情緒反應來表達出來。
什麼是「失控感」呢?就是當我們發現,身邊的人事物無法照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發生,我們又對此無能為力時,就會感覺到失控感。而每當我們試圖要控制住那些,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時,就更容易有失控感。
而小孩之所以在面對失控感時,會對身邊的人事物發脾氣,其實是因為「憤怒」也是一種試圖要「找回控制感的手段」。
正是因為失控了,所以才會透過生氣,把生氣當成一個手段,要用來讓其他人屈服、順從我們所想的要求。用這樣的方式,來尋求一定程度的控制感。
不要說是小孩啦,其實這種過程,我相信很多大人都有經歷過。只是當中很大部分的人,在這個經歷的過程當中,都不會去意識到,其實自己正面對著失控感。
上班快遲到了,就會對擋在前面的那台車發脾氣、按喇叭。但如果不趕時間,好像就變成慢慢跟在後面也沒關係了。這是因為在趕時間時,前面那台車就會讓你的車程變得不可控了。
當你時間都算好了,結果小孩在臨出門時,才突然拉屎在褲子上,就讓你很崩潰。因為他讓你的行程變得不可控了。
在這種失控感的情況下,不管你對小孩再怎麼責罵、再怎麼試圖壓制,都沒辦法解決問題。因為這樣的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壓力,結果就是在我們不想要的另一處,又冒出來擾亂我們的生活。
除非能找回掌控感,才能讓人的情緒回歸穩定。但我們又不想要讓小孩變成,都是通過亂發脾氣的方式來取回掌控感。因此,最好的做法,是引導小孩透過合適的管道,來取得掌控感。
首先,我們要先認同,這種想要穩定、想要掌控的感覺,其實是很真實,也很正常的。然後,我們才能在生活中,找到合適的角度,讓小孩能比較健康地取回掌控感。
「聽小行星!你要放小行星!」仲雞在車上氣得大叫,「這是我規定的!我要聽!」
「你想聽小行星嗎?可以啊。」我透過後視鏡對他說,「只要你好好地說:『媽媽,我想要聽小行星』,我們就可以放給你聽了。」
我先透過復述他提出的需求,讓他知道,我其實是有理解到他的現況、他的需求。再來,我才平穩地敘述,用什麼樣的方式,才是適合的提出需求的做法。
仲雞沈默了一陣子。
「媽媽,我想要聽小行星…」
「謝謝你,能好好地告訴我們你想要的事情。」莉莉再一次強化他的正確行動,「我來放小行星給你聽,你要自己選要聽哪一集嗎?」
「好喔!」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