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鬧遊戲

玩打鬧遊戲的好處與要訣

之前我們跟Michelle家共四個人,一起在podcast上錄節目時,有提到我其中一個興趣:看摔角。對,我以前都有在看摔角,而且還常常看。在高中的時候,我還跟同學一起開發各種奇奇怪怪的招術。有一次,我想出了一招光想像,手肘就痛得要命的招術。我跟同學說完沒多久後,他說他還真的看到有人用出來了。

不過,在小孩生出來後,就比較沒在看了。
而最近,Youtube的演算法,就推薦我看了一部有趣的摔角影片。

話說在摔角比賽中,把各種有的沒有的東西當成攻擊武器,其實都見怪不怪。但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,用糖果跟樂高當武器的!想到這招的人,家裡一定有小孩!

影片中的男男女女,看到選手在擂台上倒了糖果跟樂高時,就全場沸騰了!他們一定都是有養小孩的爸爸媽媽!

裡面還有位媽媽,興奮到一直拍擂台,看來她應該踩到過很多次樂高。

影片中兩個摔角選手都想盡辦法,不讓自己摔在上面。看到這裡我十分確定,他們一定都當爸爸了!

最後不出所料,在樂高上失守的選手,就兵敗如山倒了。樂高果真是最強大的兇器啊!這真的是場娛樂感十足的比賽呢!忍不住就看了三次。


那說到摔角啊,自從有了小孩後,就比較沒有機會好好看場比賽了,於是我就會…
把仲雞當成練習的對手(X)
跟仲雞玩打鬧遊戲 (O)

自從上次我意識到,其實仲雞是想要多跟我們玩以後,我也就盡量多花點力氣跟他玩打鬧遊戲。是說,當爸爸在跟小孩玩打鬧遊戲時,通常媽媽都會看不太下去。

像我在家裡,就會把仲雞倒吊,假裝他的頭要撞到地板了。或是抓起來轉圈圈,然後假裝讓他的手腳去撞到牆壁。那這些玩法,有時候莉莉看了都會直冒冷汗。

「不是才剛吃飽飯?這樣會吐吧?」有一次當我正抓著仲雞腳踝,對他實施倒吊之刑時,莉莉終於看不下了。
「喔對,我忘記才剛吃飽了。」

莉莉白眼都要翻到後腦去了。


唉呀呀,其實像這樣子玩打鬧遊戲,是有很多好處的。在這個過程中,可以讓小孩學習更多掌控、管理,以及調適自己的情緒。

如果再更推進一步的話,也可以學習更適切的社交互動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這個對於爸爸來說,通常是相對比較容易上手的玩法。

可是這樣打來鬧去的,不是會讓小孩學會打人嗎?你可能會這樣疑問。確實在直覺上是如此,不過科學的研究結果卻不是這樣。

從過去的研究結果來看的話,如果爸爸花更多時間跟小孩玩打鬧遊戲,小孩的攻擊性就更低

因為這個過程中,小孩會學到怎麼控制自己的攻擊力。特別是對3~4歲之間的小孩,更是如此。因為這個時期的大腦前額葉,正在發展出自我調節的功能,如果爸爸在這時候多跟小孩玩打鬧,就更容易讓他學習到,怎麼掌控自己的衝動、力道之類的能力。

因此,像這樣常常跟爸爸玩打鬧的小孩,也就會更受身邊人的歡迎。


那研究既然鼓勵玩打鬧遊戲啦,有沒有說到要怎麼玩,才會更有效呢?當然有!

在這些研究中又發現,如果在玩的過程中,主要是由爸爸來主導的話,小孩的攻擊性也會更低!

什麼叫做「爸爸主導」呢?意思是說,在過程中是由爸爸來掌控玩的進程、或是站在主導的地位。比如說,把小孩抓起來丟、在摔角遊戲中對小孩使出固定技、搔他癢、或是追著小孩跑,都是不錯的主導方式。

像我就會把仲雞一直丟到床上好幾次,每次他都會興奮地還要再玩一次,簡直就比去兒童樂園還興奮。當然啦,過程中我有特別注意脖子、頭部之類的地方,我有避開可能會折到的風險,注意自己不要丟到那種危險的角度。其他的我就盡情發揮在摔角上的創意,各種丟出去了。

那要丟多久呢?就看是他先認輸,還是我先沒力了。沒辦法,又不認真健身,是要期待自己有多少力?


「爸爸!我不要玩了!我不喜歡這樣的遊戲…」

如果是玩固定技,或是搔他癢的話,仲雞就會比較快棄權。那我當然就會住手了。這也是要讓他知道,適時地表達自己不想玩的意願,也是很重要的。

當然我自己是覺得啦,偶爾反過來讓仲雞主導打鬧的過程,或是讓仲雞贏一下,也是不錯啦。不過我也會判斷一下,他的行動是不是會傷到其他的小孩。

因為打鬧遊戲中,如果是讓小孩採取主動地位的話,會有一個缺點:小孩會抓不到該停止的界線

畢竟大人的身體比較不會受傷,所以有時候他多用點力,其實也不會造成什麼問題。但是如果用同樣的力道在別的小孩身上,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…

「等一下!我覺得好痛!我也不喜歡這樣的遊戲。」當我覺得,他的力道已經會傷到其他的小孩時,我就會喊停了。我想,這樣的做法,就可以兼顧學會掌控正確的力道,同時也讓他還是保有一部分的掌控感。

你家呢?家裡爸爸會跟小孩玩那種,你看不下去的打鬧遊戲嗎?


更多幼兒情緒管理、飲食與生活作息培養、性別平等與親子關係教育、感覺統合發展、產後憂鬱的調適與夫妻溝通技巧等豐富主題,滿足你在親子教育與家庭關係中的各種需求,讓我們陪你長大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