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趕快睡覺了!不然明天上學又沒力氣玩!」盤算著等仲雞哥睡著後就能追劇的我,忍不住開始催促孩子。
「哼!我才不要!」已經累到不想睡的仲雞哥,氣噗噗地大喊著。
「眼睛趕快閉起來!」我的聲音也不自覺地開始拉高,「快點睡覺!」
「不要!」仲雞哥衝過來揮打我,把我的眼鏡打飛,甚至還踢到我的肚子。雖然沒懷孕,那一腳還是讓我痛到大叫。
你家是不是也有像這樣愛生氣、愛動手的三歲小孩?
這個時期的孩子,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動機,但語言能力還跟不上,情緒又來得快,再加上衝動控制還沒發展成熟,往往手腳動得比腦袋還快。結果,就是常被貼上「愛生氣」、「愛打人」的標籤,真是太委屈了!
孩子常說:「我不是故意的!」其實這也是實話。情緒一高漲,腦袋還來不及思考,手就已經動起來了!但這是不是意味著,我們當爸媽的只能無限包容、等他們開竅呢?不!了解孩子這時期的特性之後,我們其實也可以這麼做:
面對孩子的衝動,你可以試試:
- 1️⃣ 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情緒狀態。
- 2️⃣ 幫助孩子命名情緒,並在安全環境中冷靜下來。
- 3️⃣ 練習整理前後因果。
- 4️⃣ 處理因為情緒當下造成的後果。
舉剛才的例子來說:我們可以先理解孩子捨不得睡覺的原因,也覺察到自己的不耐煩。
然後我對仲雞哥說:「我感覺到你現在很生氣,你可以在這邊(安全的地方)先生氣,但不能打人。我會在門外等你,等你氣消了,我們再好好談一談。」
有時候,爸爸OT鬍鬚張在家,我們就會換手,由他陪著仲雞哥度過他的生氣時間,而我則到別的房間冷靜。等大家都度過高漲的情緒,穩定下來,再一起討論:「剛剛怎麼了?剛剛發生什麼事?」
「剛剛媽媽很大聲叫我,我不喜歡這樣。」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,仲雞哥現在能比較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「所以你是希望我不要大聲,還是不想被催著睡?」
「我不喜歡妳很大聲。」
「那就是說,我可以叫你睡覺,但不要那麼大聲對吧?」
他點點頭。
釐清狀況後,我們就能進入下一步:處理因為情緒當下所造成的後果。
確實,隨著孩子年紀漸長,他們的說法可能會開始避重就輕。如果是這樣,我通常會補充自己的觀察,平和地告訴他:「可是媽媽看到的是…… 這樣喔!」讓孩子知道,我們是在討論事情,而不是批評他。
這次事件中,打人是不對的,我覺得仲雞需要學習道歉。
「你剛剛生氣打了媽媽,這樣的行為對嗎?」
「不對。」仲雞哥小聲說。「我要跟媽媽道歉。媽媽,對不起,我剛剛生氣打妳,請妳原諒我!」
「好,我原諒你。」
「可是你也要跟我道歉,因為你剛剛對我很大聲!」
「對不起,我剛剛對你很兇。」
「沒關係,我原諒妳。」
這句「對不起」,我們也練習了很久。除了學會道歉,我們也會練習說明「為什麼」要道歉,讓孩子可以更明白整件事情的脈絡,而不是覺得「說了對不起就不必負責了」。
最後,我問仲雞哥:「需要抱抱嗎?」
他害羞地半推半就跑過來,小小聲說:「媽咪,我好愛妳!」
哎呦~我這個沒用的媽媽,聽到這句就整個融化了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