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我在柚子醫師那裡,看到一篇打針經驗的分享。事情經過大致上是這樣:在柚子醫師的診間外,有個六歲孩子大哭大鬧、拒絕打針。爸爸在一旁好言相勸,一勸就是3個小時。結果媽媽來了,給孩子甩了兩巴掌,轉頭罵了爸爸。並同時架住孩子,讓護理人員打完針。結束。
這件事在網路上引起眾多討論,特別是在該不該打孩子巴掌這部分。之前的文章就已經解說過,這麼做會造成的問題是什麼,所以今天不討論打巴掌的問題了。
我想問的是,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讓孩子順利打完針呢?
在國外有個很有名的影片,很神奇地讓嬰兒沒發現自己被打針,直到打第二針才發現到痛。


這個做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呢?
在說明之前,我想先讓你了解一下,其實「疼痛」產生的原因並不單純,可能沒辦法透過短短一篇文章就說明完整。所以,今天我只會先從疼痛的神經生理機制來解說,並教給你一招兩式,幫助小孩打針時減少疼痛感。
這個神經生理機制,有個很長的名字:疼痛閘門控制理論(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)

疼痛閘門控制理論(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)

這個理論是由兩位生理學家:梅爾札克(加拿大神經生理學家)、沃爾(美國生理學家)在1965年發表的。然後到了1993年時,梅爾札克又對理論提出了進一步的修正。
首先,我們身體的疼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?它的傳送過程是:從身體各處受到傷害 → 透過神經將感覺訊息傳到脊椎 → 再上傳到大腦。最後才由大腦解讀出,這個感覺是「好痛!」
然而,我們的脊椎並不只是傳令兵而已,它同時還負有一個重要的任務:擔任閘門關卡,來進行感覺訊息的管制、調控
為什麼需要閘門關卡來管控呢?因為我們皮膚上的神經,可以分成兩種類型:痛覺神經、其他觸覺神經,而這兩種神經是從不同的路線傳進脊椎的。你可以想像一下,就像是一個雙線道的高速公路,等要進隧道時,卻縮減成了一線道一樣。
平常沒事的時候,就看誰的感覺訊息先到先贏,彼此相安無事。但凡事就是有個萬一,萬一痛覺跟觸覺同時要進隧道的話,那要怎麼辦才好?
這時候,脊椎這個守門員,就會開始進行管制,以避免塞車。它會把這兩種感覺拿來做「比較」,再決定讓誰先通過。那比較的標準是什麼呢?是「強度」。誰的強度比較大,誰就優先通過
因此這下我們就知道,要怎麼利用這個原理來減少疼痛了。最基本的概念,就是在疼痛發生的同時,給予更強的觸覺,就能抑制痛覺通過閘門。有了這個觀念,我們就可以知道,到底要怎麼讓小孩打針時更順利了。

一招配兩式,打針成易事

  • 拍打、戳身體其他部位

你可以配合歌曲、節奏來拍打或戳小孩的身體其他位置。這也就是前面那段影片的做法,透過在身體的其他部位輸入大量的觸覺刺激,藉此讓脊椎的閘門優先開給觸覺,排擠痛覺訊息的通過。

配合歌曲的話,可以讓整個過程變更有趣,更容易引開小孩對於打針處的注意力。那在影片中,由於還打了第二針,因此痛覺的訊息就沒辦法繼續被排擠,所以嬰兒後來還是哭了。

  • 冰敷幾分鐘

你可以在打針的前後,都在要打針的部位附近冰敷一陣子。在加拿大渥太華有家醫院做過實驗,在一群6~12歲的孩子要打針時,對他們使用冷噴霧,而當中有34%的小孩覺得疼痛感有減輕。雖然這招不是對所有小孩都有效,但絕對值得試試看。

冰敷的時候,記得要隔著一層布,不然冰久了也是會痛的。如果覺得帶冰枕不方便的話,也可以買個冰塊正常的飲料來用。只要再準備條手巾,你就有個冰袋了。

希望以上兩個方法,能幫助你下次帶孩子去打針時,能更加順利。當然,不是只有這兩種方法可以使用。如果你有其他的好方法,也歡迎跟我分享喔!

Tags

Comments are clos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