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歲9個月的米香在過年的時候,跟著爸媽回到大家族中團圓過年,一家子大大小小的堂/表兄弟姊妹混在一起玩,常常不知道大哥哥大姊姊們在玩什麼的米香,也跟著哈哈大笑,突然之間,米香突然放聲大哭……
事發現場,只看到米香跪趴地上,幾個玩具散落附近,旁邊3歲的小哥哥則是一臉驚嚇看著米香,然後看到大人們看過來,然後也大哭了。
這時候,你會怎麼作?
- 選項一:趕快過去安撫米香:”不要哭了,哥哥不是故意的,要乖乖一起玩啊!”
- 選項二:把米香帶走,到別的房間或角落,安撫完米香的情緒後再放出來玩。
- 選項三:進去管秩序:”哥哥姐姐不要顧著玩啊,也要看看小小朋友怎麼了啊!”
嗯,以上三個選項,都不是最好的選項。
OT莉莉要告訴你,千萬別錯過這個很好的時機,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好的策略及後設認知,讓他在未來處理事情的時候,可以有除了哭之外,有更好的策略因應喔!
咦?OT莉莉在講什麼啊?小孩都哭成這樣了,所有親戚都在看我怎麼處理耶!我還在旁邊默不作聲,還不被罵死!
OT莉莉提醒爸爸媽媽們,在孩子們相聚在一起玩之前,先取得親戚父母間的教養共識,避免一有爭執,便延燒成為大人間的糾紛。
然後,我要請你們這些大人先等等再介入,先安撫受不得孩子哭的長輩們,然後再來看看孩子們的狀況!
請注意:小孩爭執
大人要先:停!看!聽!
停! 大人要先停止驚訝等情緒,先停下手邊的事情。一般很常見的情景就是,大人一聽到大聲的哭鬧或爭吵聲,就連忙進到團體中制止或安撫。而OT莉莉說的停,則是要請大人們停下手邊的事情,也先暫停自己的情緒,好好地用一個客觀的身分來看這個孩子團體發生了什麼事情?
看! 照顧者先看看現在爭執與衝突的場面如何,除非有會受傷的暴力行為,不然就可以先不動聲色的在旁邊觀察孩子們的狀況,避免孩子看到大人之後就開始討拍或是換一種姿態處理,等到整個事件趨向一個平穩的狀態之後–這個平穩狀態有可能是整個團體再次融合,又玩再一起了,也有可能是只剩一個哭不停,但其他孩子已經嘗試過兩三種方式無效之後,整個團體僵持著–到了這個時候,我們大人才介入。
聽! 介入之後,我們再來聽發生了什麼事情,請孩子們大概敘述發生了什麼事情之後,然後讓個別的孩子試著以自己的角度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?他自己覺得怎麼樣?在這個過程中,若孩子的敘述句子未能成句,我們可以試著幫助孩子完成句子,讓他能夠重述整個事件。
這個聆聽敘述的過程,並不是要決斷是非,而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從自己角度整理整件事情的機會,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,除了可以轉移注意力之外,透過語言重述這一件事情的時候,是使用大腦的前額葉在處理事情,前額葉可以幫助孩子(甚至我們大人也是)解讀、判斷行為和決定,這樣一來,在理解他人的態度,或者是理解情緒的時候,會有更好的判斷。
最後,再聆聽完孩子們的敘述之後,可以再詢問或者是做一次角色扮演,若事件再發生一次,那你會怎麼作? 孩子有可能會再做一次剛剛的決定,又或者,孩子可能有出乎你意料之外的行為也說不定喔! 那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,可能沒有辦法有一個比較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出現,這個時候,我們就可以給他幾個比較合乎社會規範的建議,或許更有助於孩子從這個事件中學習喔!
現在大家孩子生得比較少,在都市生活中,也比較缺乏團體生活的經驗,與人群或孩子群體相處的時間也大幅的減少,並且趨向短暫且扁平的人際互動關係,在這樣年節時刻,可以有比較長時間並且有混齡的孩子團體的時間,真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喔!
Comments are closed